於四五百年前,少數民族進入了台北地區定居,其中最有名的我們現在稱為泰雅族。但台北是屬於大盆地地區,三面被環山圍繞著。當時居住在台北的族人,皆以打獵為生。約在明末時期,逐漸有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到台灣,漢人的生活飲食是以稻米為主,所以水源是否充足,變成了灌概稻米農田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。於是漢人建造了「埤」以及「圳」,先用埤來當做儲水用的池沼,並築堤蓄水,甚至還設置水門作為開關,而「圳」被當成是引水的溝渠,順著人工建築的圳,將水引到各農田去,可灌溉稻田。「瑠公圳」是台北盆地非常重要的灌溉渠道,開鑿人物即為郭錫瑠及其兒子。瑠公圳在台北市的範圍非常大,分為瑠公圳第一幹線、第二幹線、大安支線、霧里薜圳、第一霧里薜圳支線、第二霧里薜圳支線、第三霧里薜圳支線...等,瑠公圳的含蓋範圍已幾乎包含了整個台北盆地。瑠公圳的建造時期整整花了22年。郭錫瑠父子所建造的瑠公圳,真的是非常大且重要建設。
瑠公圳的開鑿人物:郭錫瑠,又名錫流,字天賜,本籍福建省漳州靖古谿厝人。幼年隨著父親移民到台灣時居住於彰化,1736年郭錫瑠北上從事開墾工作,卻因當時的水源量不足使得稻田無法豐收,故瑠公開始計劃尋找新的水源,引用溪水,開發水圳。後人為了紀念他,將瑠公所開發的水圳,稱為瑠公圳。
瑠公圳深度導覽
之前曾想探訪瑠公圳源流處未成功,
詳如:謝寶幸福窩: [新北新店]新店渡(milly收集私房景點)
http://hsiehbaby.blogspot.tw/2012/12/blog-post_12.html
這回來找瑠公圳支流囉~
瑠公圳支流蠻多處的,這次我們拜訪的是溫洲街45巷靠近辛亥路口的霧里薜圳支流
之前都不曾注意過,在車水馬龍的新生南路巷裡,有這樣幽靜的古蹟處,水質清澈
眾小人中途在樹蔭下歇憩,喝水補充體力 垂楊柳樹
小人爭相找尋小狗、魚兒、烏龜在哪裡
旁有綠草如茵的小公園,正有許多志工在整理環境中
感謝大學里高羅美惠里長與里民們的用心(特意揭示里長的姓名,讓大家認識這位用心的里長),讓我們享受古蹟貼近生活的好例子
同場加映
[台北大安]溫州街巡禮http://hsiehbaby.blogspot.tw/2013/05/blog-post_30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